本站為VeriSign
電子交易認證之安全網站
生態熱點:中國橫斷山脈
撰文/維吉妮雅•莫瑞爾.攝影/馬克•墨菲特


精采內容摘錄

欲知本期雜誌有何精彩內容,請見精彩內容摘錄。

我們從發現垂莖黃精的山谷往上走,登上貢嘎山,來到海螺溝冰川正下方的一處停車場。通往冰川的步道還在施工,但遊客已經踩在上頭了。他們個個盛裝打扮:男的西裝革履,女士則穿著長褲、羊毛衫和精緻的涼鞋,頂著精心整理的髮型,擦著亮麗的唇彩和指甲油。真正走路上冰川的人少之又少,多數人寧可坐進兩根棍子支撐的軟轎,讓強壯的轎夫抬上山。「我們來欣賞祖國的山川之美,」我問一對夫婦為什麼到海螺溝來玩,他們回答:「我們要親自踩在冰川上頭啊。」沿著步道往上走了幾公里,轎夫卸下了他們的重擔。觀光客蹬著皮鞋,笑鬧著、小心翼翼地踩上冰雪,跌跌撞撞地走著,然後停下腳步,專心欣賞雲霧間忽隱忽現的長長冰舌。
步道盡頭有當地居民販賣山裡採來的蕈子和草藥,賺取外快。在其他國家的國家公園採集野生植物多半會被禁止,但印開蒲不以為然。「這些植物有益健康,」他解釋,「有些是可以人工栽培,有些卻非得是野生的才有效。或許需要某種程度的管制吧,但不是所有的傳統都能在一夕間改變的。」

欲知完整故事請見國家地理雜誌。

你知道嗎?
尋覓岷江百合的過程,幾乎要了恩斯特•亨利•威爾遜(Ernest Henry Wilson)的命。
1899年,當年才23歲的這位英國植物學家,受僱於「魏曲苗圃」(Veitch Nurseries),到中國西部去尋找稀有而美麗的珙桐(英名Dove Tree, 「白鴿樹」,Davidia involucrata)。他的任務是要「在一片大小與紐約州相當的山區找到那一棵樹。」這是愛麗斯•寇特斯(Alice M. Coats)在《植物獵人》(The Plant Hunters麥克葛勞─希爾McGraw-Hill出版,1969)中的描述。當威爾遜抵達該處時,他發現那棵樹已經被砍來蓋房子了。他後來的成就不只是找到了另外一棵珙桐,還找到了許多新種植物。
後來他又去中國探險多次,也贏得了「中國威爾遜」("Chinese" Wilson)這個名號。其中一趟探險是由麻州、波士頓的阿諾德植物園(Arnold Arboretum)贊助,該趟旅程中他找到了一種如今在許多花園中大放異彩的芳香、喇叭狀百合花──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安排了6000多顆球根運到美國去之後,他在一處險峻的山路上碰上坍方。一塊大石頭砸斷了他的腿,他指揮隨行人員利用相機腳架製成夾板,但麻煩還沒完:剛調整好夾板,就有一隊騾隊出現在狹窄山路的那頭。沒有路可以讓這50頭騾子通過或掉頭,而且隨時都有另一次山崩的可能,威爾遜只好叫同伴把自己放在路中間,這樣騾子可以踩在他身上通過──騾子也真的這麼過了,沒有其他意外發生。「那時候我才意識到騾子的蹄到底有多大。」後來他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三天之後,他終於抵達安全的地方,但因為感染,使得他差點就要截肢。回到波士頓之後,他的腿被重新打斷再接起來,往後一輩子他都有點跛──他說,這是他的「百合跛」。
威爾遜至少引進了1000種新植物到西方世界,包括了桃金孃、繡球花、報春花、杜鵑、薔薇,還有可能是最廣為人知的──美麗的岷江百合。正如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at Kew)前任園長約翰•賽門斯(John Simmons)所說:「看看如今的庭園,幾乎每一座都有來自中國的植物。」-Kathy B. Maher

相關網站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國際保育協會
在保護中國西南山區方面,看看國際保育協會到底作了些什麼。該地也是全世界生態最豐富、多樣性也最高的地區之一。網上也有保育協會關於中國橫斷山脈的報告〈面臨危機的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 in Crisis")。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
本網站中提供了中國溫帶森林中的生物多樣性資訊。溫帶森林因為是大熊貓的家園而名聞遐邇。

小熊貓:火之貓
來自史密森研究所所屬國家動物學公園的邁爾斯•羅伯斯主講小熊貓(又稱紅熊貓, red panda)如何得名,並提供這種奇特動物的諸多詳細資訊。

參考書目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Hotspots (a map).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2000.

Eckholm, Erik. "A Holy Place in China Fights for Its Life, Body and Soul," New York Times, June 10, 2001.

Farjon, Aljos, and Christopher N. Page, comps. Conifers: Status Survey and Conservation Action Plan. IUCN/SSC Conifer Specialist Group, 1999.

MacKinnon, John. Wild China. MIT Press, 1999.

Mittermeier, Russell, and others. Hotspots. Agrupacion Sierra Madre, 1999.

Musgrave, Toby, Chris Gardner, and Will Musgrave. The Plant Hunters: Two Hundred Years of Adventure and Discovery Around the World. Ward Lock, 1998.

Schaller, George B. The Last Panda.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

Zhao Ji and others.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hina. McGraw-Hill, 1990.

國家地理學會資源
Terrill, Ross. "Sichuan: Where China Changes Course," National Geographic (September 1985), 280-317.

Gutmann, John. "Kunming Pilgrimage" National Geographic (February 1950), 213-226.

Rock, Joseph F. "Through the Great River Trenches of Asia: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Explorer Follows the Yangtze, Mekong, and Salwin Through Mighty Gorges, Some of Whose Canyon Walls Tower to a Height of More Than Two Miles," National Geographic (August 1926), 133-186.

Grosvenor, Gilbert Hovey.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s Yunnan Province Expedition," National Geographic (April 1925), 492-498.

Beech, Joseph. "The Eden of the Flowery Republic," National Geographic (November 1920), 355-390.

想了解更多請訂閱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
想發表你對本篇章的想法嗎?請到讀友園地
回到上面回篇章簡介

 


篇章簡介
遺珠無憾
故影重溫
下期封面猜一猜
請告訴我們(線上問答)
大地脈動
譯名查詢
回顧本期內容


  看看文字記者與攝影師在採訪時遇到了什麼樣的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