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蝠再臨
夕日將近,龜山島上數隻展翼達一公尺、大如巨鳥的動物自樹上飛出。那是台灣狐蝠,在被認為已在野外絕跡了30多年後,再度出現在台灣的天空。上個世紀,這種動物曾成千上萬地在主要棲地——台灣東部及外海的綠島繁衍,成為當地黃昏動人的景觀。然而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及人為捕捉做為寵物或食物,狐蝠的數量急降,很快地就被列入台灣瀕臨滅絕保育類野生動物之一。
和所有的蝙蝠一樣,狐蝠是夜行性哺乳動物。但牠和其他的「蝠族」卻很不同。牠不像其他蝙蝠一樣具有超音波回聲定位系統,而是依靠視覺和嗅覺尋找食物。狐蝠更特別的地方是牠們都「吃素」,以植物的果實、花朵和嫩葉做為主食,同時住在樹上,而非陰暗的洞穴。
台灣的農委會林務局與學界合作,長期進行台灣狐蝠追蹤,除了在綠島發現4隻倖存的個體,並在龜山島再度見到多達20多隻的穩定族群。研究人員在部分台灣狐蝠的身上,安裝了無線電追蹤器,密切地注意這些動物的活動,並進一步了解牠們的習性。目前,雖然還無法推斷龜山島、綠島,以及花東的狐蝠族群是否有關聯,但狐蝠飛行能力極強,專家認為,全面加強海岸季風林的保護,對於狐蝠繁衍將有很大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