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本期目錄>報導篇章
3月號/2010 -2010/03/05出刊
 
納斯卡線
3月號/2010

沙地之靈
空中鳥瞰,鑿刻在沙漠表面的線條已經看不太清楚了,就像圖畫在太陽下曝晒過久而褪色。當我們的駕駛員在祕魯南部、納斯卡鎮北部的一個沙漠高原上急轉彎時,我只能依稀辨識出一個個精雕細琢的美麗圖案。
「Orca!」祕魯考古學家賀尼•伊斯拉在轟鳴的引擎聲中大喊,然後指向一個殺人鯨形狀的圖案。過了一會兒,他又說了個字:「!Mono!」此時著名的納斯卡猴映入眼簾。「! Colibri!」這是蜂鳥。
自從利瑪與祕魯南方的城市阿雷奇帕在1920年代後期引進商業航空後,這些圖案就變得廣為人知。這些被稱作納斯卡線的神祕沙漠圖樣,令考古學家、人類學家,以及任何對美洲古文化著迷的人百思不得其解。長久以來,一波又一波的科學家與業餘人士對這些線條作出諸多詮釋。有時它們被解釋成印加人用的馬路、灌溉計畫,或是可以從原始熱氣球上觀賞的圖案,其中最可笑的說法是──外星飛行器的降落跑道。
二次大戰之後,德國籍的教師瑪麗亞•賴凱在納斯卡與其臨鎮帕爾帕,對那些線條與圖形(稱作地雕)首度進行正式調查。在賴凱於1998年過世前的那半個世紀間,她在保存地雕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過她個人偏好把那些線條解釋成天文曆的一環,這個理論普遍未受到採信。她竭力保護這些線條不受外人侵犯的態度,也影響了現今的管理者。因此即使是科學家也難以進入緊臨納斯卡西北邊的平原,無法靠近最著名的動物圖案。
然而,自1997年以來,一項由祕魯與德國合作的大型研究計畫,在更北邊的城鎮帕爾帕附近展開。這項名為納斯卡-帕爾帕的計畫由伊斯拉與德國考古學會的馬可士•萊因戴爾指導,已對該地區的古代生活進行了有系統且結合諸多學科的研究,包括納斯卡人在何處生活、如何生活、消失的原因,以及他們遺留在沙漠的奇怪圖樣代表的意涵。
當我們的飛機再做一次急轉彎時,本身是安地斯山脈原住民的伊斯拉,將他寬闊、高顴骨的臉貼在窗子上。「梯形!」他指著隱約浮現的巨大幾何形空地大喊。「平台!」他接著又比手畫腳地補充道,「平台!」
平台?他指的是梯形其中一角的小石堆。如果伊斯拉與他的同事沒猜錯的話,這些不起眼的結構可能握有線索能了解納斯卡線真正存在的目的。這個故事以水開始,也以水結束。

 
尚無資料...
 
國王之爭議 大衛與所羅門
12月號/2010
自然保育網
長榮航空_優惠機票
pintoo體驗包
晴天旅遊
第一銀行  泡湯祭
日本東北-紅葉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