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本期目錄>報導篇章
2月號/2010 -2010/02/01出刊
 
印度流浪者
2月號/2010

印度流浪者悲歌
加督利亞洛哈爾人曾經有段輝煌的歷史,當時他們為印度國王打造盔甲。如今這些打鐵匠在小村莊的郊外紮營,以廢金屬製作簡單的器具。在一個溫暖的2月天,我抵達他們駐紮在印度西北部拉加斯坦邦的營地,並帶了幾塊肥皂作見面禮。但我一靠近,所有的男人、女人、孩童全都圍過來,七手八腳地抓著我的袋子,把袋子扯破了,裡頭的肥皂散落在泥土上。一陣咒罵聲隨之而起,還演出全武行。結果至少有一位年紀較大的孩童哭了。
這樣奮不顧身的行為隱含著關於這群流浪者的長篇故事。他們在這片次大陸流浪了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之久。加督利亞洛哈爾人是最廣為人知的一個流浪群體;其他的流浪群體,有的從事游牧業,像是拉巴里人,他們的足跡遍及整個西印度,並以頂著厚重頭巾以及對駱駝瞭若指掌見稱;有些則以狩獵和採集維生,更有些從事服務業,譬如擔任鹽商、算命師、法術師、阿育吠陀治療師;而有些是變戲法的人、賣藝者、石磨工人、說書人、弄蛇人、獸醫、刺青師傅與製籃工人等。人類學家已辨識出印度約有500個流浪群體,人數總計可能高達8000萬人,約占該國10億多人口的7%。
這群流浪者曾經是印度主流的一分子。他們本來和每年遷徙路線沿途的村民相處融洽,然而在19世紀時,情勢開始產生變化。英國的行政官員視他們為無業遊民和罪犯,種下了偏見的種子,這樣的偏見直到殖民統治結束後都還存在。快速現代化的印度成為電話行銷中心,迷戀名牌的年輕人不太用得著補鍋匠或馴熊師,而牧人在與工業和城市急速擴張的奮戰中敗下陣來。由於種姓制度、語言和區域所造成的分裂,這群流浪者被政客忽略,且相較於其他受壓迫的群體,他們獲得的社會福利救助更是少之又少。
印度依然是一個社會階層區隔嚴明的國家,「出生」往往與「命運」同義。所以,無論遷徙與否,印度的流浪者都同樣具有一段貧窮和被排拒的歷史,直至今日。這可說是前所未聞的最大人權危機。
對於投入關懷流浪者運動的少數有志之士而言,當務之急就是提供流浪者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或至少一個住址,那麼他們會比較容易獲得福利金,並讓他們的孩子註冊入學。但是這樣的努力卻受到村民和當地政客的強烈反對,他們視流浪者為粗鄙的外來者。除了實際的阻礙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正慢慢浮現:流浪者為了求生存,就必須放棄做自己嗎?

 
尚無資料...
 
國王之爭議 大衛與所羅門
12月號/2010
自然保育網
長榮航空_優惠機票
pintoo體驗包
晴天旅遊
第一銀行  泡湯祭
日本東北-紅葉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