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本期目錄>報導篇章
1月號/2009 -2009/01/01出刊
 
最後的掙扎
1月號/2009

最後的掙扎

梅里特島上的麻雀已不復見。最後一隻黑海灘雀的長眠之地,是一只屬於佛羅里達自然史博物館鳥類典藏的玻璃瓶。這隻鳥的眼睛上了厚厚的漆,羽毛被幾乎填滿瓶子的酒精弄得很凌亂;一張標籤紙載明這隻年老的公鳥死於1987年6月16日。牠死後三年半,一項簡單扼要的條目出現在美國的《聯邦公報》上,宣布黑海灘雀已經滅絕,並從聯邦政府瀕臨絕種及受威脅的野生動物名單上剔除。無論是這種鳥本身,或是牠的關鍵棲地——佛羅里達州梅里特島上的鹽沼,這裡也是甘迺迪太空中心的所在地——將不再受到《瀕絕物種法》的保護。是什麼殺死了梅里特島的麻雀?一言以蔽之就是環境的改善。沒有人食用黑海灘雀或是拿獵殺牠作為消遣;牠的巢並未遭到破壞;牠也沒有突然被新出現的捕食者獵食。然而人類藉噴灑DDT抑制蚊子與建造封閉水塘讓淡水植被取代鹽沼而改變了生態系統,希望藉此改善自己的生活,卻太晚才發現黑海灘雀在這片帶狀草地上曾經活得多麼自在。一個物種的棲地永遠消失後,下場就會像瓶中那隻最後的麻雀。
自1973年12月尼克森總統簽署《瀕絕物種法》以來,過去35年它就像生物的中途之家、是有滅絕之虞的生物的合法保護。就某種程度而言,稱它為《瀕絕物種及棲地法》或許更精確,因為它的目標是藉由鑑定、而後保護物種的關鍵棲地來保護這些物種,例如北美斑鴞居住的老齡林與坦氏小鱸所在的小田納西河。這項法案從簽署時起就一直備受爭議,原因並不是它試圖拯救植物和野生動物,而是要拯救植物和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棲地。這通常代表著防止人類以任何方式改變生態系統——而紛爭就是因此而產生。

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期《國家地理雜誌

 
尚無資料...
 
國王之爭議 大衛與所羅門
12月號/2010
自然保育網
長榮航空_優惠機票
pintoo體驗包
晴天旅遊
第一銀行  泡湯祭
日本東北-紅葉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