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本期目錄>報導篇章
4月號/2008 -2008/04/02出刊
 
加爾各答人力車
4月號/2008

在加爾各答,駕駛人(自用小客車、計程車、巴士,以及充當隨停公車的全罩式三輪摩托車的駕駛,甚至是三輪車夫)的策略很簡單:一邊勇往直前、一邊猛按喇叭。停止標誌少得可憐。對觀光客來說,那些以大大的印刷體字母寫著「遵守交通規則」的標誌,似乎帶著點黑色幽默。最近待在加爾各答的那陣子,我想出了一個穿越主要幹道的方法,那就是:等到大批的行人數量多到計程車司機不願意撞過去,我再混進他們裡面。在稱為弄的狹窄小巷中,要是傳出響徹雲霄的喇叭聲,就表示有輛計程車、甚或是小卡車,正要繞過轉角,高速衝進那寬度只容一輛腳踏車的空間裡。但偶爾,在喇叭轟鳴的短暫停歇中,我聽到背後響起叮叮噹噹的鈴聲。一個看了太多聖誕節特別節目的美國人,可能會有點期待在轉身時看到一對輓馬拉著雪橇、穿過覆雪的樹林。但映入眼簾的卻是一輛人力車,拉著它的不是馬,而是一個人──通常是個骨瘦如柴、衣著破舊、打著赤腳,看起來不太能勝任這項工作的男人。他不斷地搖著一個鉤在手指上的鈴,在加爾各答所有車輛之中,它所發出的聲音肯定是最溫和的一種。
加爾各答是印度西孟加爾邦的首府,居民將近1500萬人,時常被稱為是世界各大城市之中,唯一還擁有龐大手拉人力車車隊的城市。出人意料的是,這一點卻不是政府當局所重視的特色。為什麼?當然,這很容易怪到德蕾莎修女頭上。加爾各答的一名政治人物告訴我,這個城市以三個「m」開頭的事物聞名:馬克思主義、米西提,和德蕾莎修女(西孟加爾邦政府由共產黨主導了30年,米西提是加爾各答人熱愛的一種甜優格,不過他們也偏愛一種名為羅索茍拉的甜點)。毫無疑問的,德蕾莎修女照料不幸與瀕死民眾的善行而引來的國際目光,使西方對加爾各答的印象與骯髒貧困密不可分──不管加爾各答人再怎麼舉出一些反證,像是孟買有更廣大的貧民窟,以及印度沒有其他任何一座城市在智識與文化生活的豐富性上能媲美加爾各答。
加爾各答最忠誠的宣傳者會舉出,這個城市自印度獨立以來的60年之中,的確遭逢過一些艱難的時刻,而且早在德蕾莎修女出現前許久便已開始。伴隨著獨立而來的國家分裂,也代表加爾各答必須在沒有中央政府的實質幫助下,從變成了東巴基斯坦的地區吸收幾百萬難民。1970與1980年代的某些時期,加爾各答看似永遠無法從難民帶來的創傷中復原,接著另一波難民又在讓東巴基斯坦變成孟加拉的戰爭中到來。那些年的鮮明標記是電力短缺、勞工騷動與產業外移,以及納薩賴特運動的驚人暴力。納薩賴特運動始於西孟加爾邦農民要求土地重分配,後來被大學生轉變為都市游擊戰。1985年,印度當時的總理拉吉夫•甘地稱加爾各答為「瀕死的城市」。

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期《國家地理雜誌

 
尚無資料...
 
國王之爭議 大衛與所羅門
12月號/2010
自然保育網
長榮航空_優惠機票
pintoo體驗包
晴天旅遊
第一銀行  泡湯祭
日本東北-紅葉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