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本期目錄>封面故事
11月號/2007 -2007/11/01出刊
 
 
上帝之眼
11月號/2007

如果你在中緯度地區,並於晴朗的黃昏或黎明時身處戶外,當斜射的陽光反射出600公里高空上的衛星,有時你便能看見它——這顆亮度和一般星星差不多的小光點,從天空跋涉而過,地球大氣的漣漪(它原本就是要上升到這扭曲地帶的上方)讓它平穩順暢的運行看起來彷彿蹣跚無力、備受干擾。這種現象差不多也可用來說明它早期的命運:升空一延再延,好不容易發射到軌道後,才發現它原來是個大近視。經過一支太空梭小組的修繕,以及後來其他小組的改良,哈伯太空望遠鏡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科學儀器,是史上最多人看到、也是最多人用來觀測宇宙的儀器。科學家大量運用它所蒐集的數據,而它拍攝到的星團、星雲和星系的美麗影像,也使得這具以發現宇宙膨脹現象的艾德溫•哈伯命名的望遠鏡,幾乎和搜尋網站Google同樣廣為人知。
這樣一具無人望遠鏡成為科學的象徵,意外讓人覺得貼切,因為點燃科學革命之火的正是科學儀器,特別是望遠鏡。當我們談到科學時,腦中往往會浮現提出偉大觀念的傑出科學家(艾德溫•哈伯本人鼓勵這樣的想法,至少談到他個人的研究時是如此),然而這樣的思考架構大半是前科學革命時期遺留下來的產物,當時的知識主要來自哲學家的著作。在科學界,儀器可以勝過主張。伽利略望遠鏡的無私判斷,比他的論點更能有力地指出當時盛行的宇宙以地球為中心模型的缺失;牛頓的力學之所以歷久不衰,倒不盡然是理論清晰明確,而是因為它們能預測天文學家透過望遠鏡所觀察到的現象。與伽利略同時代、且被哲學家康德譽為「史上最才思敏捷的思想家」的克卜勒,很快就意識到使用科學儀器獲得的直接觀察,將可能取代千百年以來看似充滿智慧、實則無知的論述。雖然克卜勒是數學理論家,從不曾擁有過一架望遠鏡,但他在一首頌歌當中讚揚伽利略的創新,如此形容那架望遠鏡:「你真知灼見的管子,比任何權杖還珍貴。」
哈伯可說是發射到克卜勒軌道的伽利略望遠鏡。如果這兩名早期的科學家活在今天,我相信他們對哈伯的精密技術的欽佩,會不及對它的觀測結果有可能挑戰舊觀念的讚嘆——還有它能將結果公布在網際網路上,畢竟科學的目的向來是提供知識為人所用。

 
尚無資料...
 
國王之爭議 大衛與所羅門
12月號/2010
自然保育網
長榮航空_優惠機票
pintoo體驗包
晴天旅遊
第一銀行  泡湯祭
日本東北-紅葉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