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為VeriSign
電子交易認證之安全網站
斯瓦希利海岸
撰文、攝影/羅伯特•卡普托


精采內容摘錄

  「占吉巴、達來撒蘭、葛摩、蒙巴沙、摩加迪蘇、孟買、芒加羅…」老水手朗朗唸出散佈在印度洋沿岸的一串地名,彷彿哼著一曲美妙的旋律。「這些地方我都去過。我們從非洲運走象牙、紅樹、椰子、玳瑁與寶螺,從阿拉伯載回棗椰、鯨脂、地毯與焚香,從印度帶來茶壺、玻璃器皿和布料。您瞧,貿易就是我們的生命哪。」
  巴瓦納o沙菲o阿梅德和我坐在拉木島一座舊要塞的門廊。透過拱門望去,可以看到遠方的港口,港內停滿了單桅三角帆船。過去,這些帆船曾載著旅人與貨物,往返於這座長13公里、寬5公里的小島,小島坐落在肯亞東北外海群島當中。在我們下方的廣場上,男人成群坐在蔭涼處聊天,大多穿著當地的傳統服飾「可非亞帽」與「甘祖袍」。馱著貨物的驢子與推著手推車的男孩,急急忙忙地經過他們身邊。附近的女人也形色匆匆地走過、消失在窄巷之中;其中有些從頭到腳除了眼睛之外,幾乎全被黑色的「布依布依斯」給裹住。附近的清真寺傳來下午禱告的傳喚,飄盪在吵雜的人聲、驢鳴,以及噠噠蹄聲之上。這景象自阿梅德15歲離家、開始水手生涯以後就沒變過,而阿梅德說他現在已經「至少65歲」了。
  「拉木當時可繁榮了,」阿梅德說道。「吹著我們船帆的風給我們帶來財富,就像我們祖先們一樣。航海季節裡,幾十艘來自外地的單桅帆船會開來,揚著30公尺或是更大的白色大帆,就襯著藍藍的天空。晚上更壯觀!上百艘大大小小的船泊在港內,船上的炊火就像夜裡的星星一樣。」
  「哦,討海生活真是艱苦哪,」他接著說。「從這裡航行到印度可能得花上一個月,15個人就這麼待在20公尺長的船上。一路上遇到的狂風暴雨,有時猛烈得讓人失去所有的希望。鯊魚也會來攻擊我們的船,幾乎要把船給撞翻了。但世界如此遼闊──我們可以看看其他人的生活方式、結交各地的朋友。身為船員的樂趣啊……」老人告退起身前往清真寺時,眼裡因舊時回憶而閃耀著光輝。「我們等會兒再繼續聊。」
  全盛時期的拉木,曾是東非沿岸眾多要港之一。這些港口從摩加迪蘇延伸到今日的莫三比克,它們都因印度洋貿易而興盛,後來發展成強大的城邦。2000多年來,像阿梅德一樣的水手就隨著季風來去於這些港口之間。阿拉伯水手在非洲發現了優良的港埠、漁藏豐富的海域、肥沃的土地,還有貿易的機會。

完整的故事,請見當期《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十月號


你知道嗎?
  許多世紀以來,占吉巴就已經以異域香料之島而聞名。在當地,蘇丹會從皇宮裡統治一切,而水手們則由阿拉伯半島、波斯與印度來到此處,帶來熱帶水果與香料貿易──有丁香、肉荳蔻、薑、胡椒、小荳蔻與肉桂等等。根據傳說,《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水手辛巴達,就曾經停靠在這裡。
  但這樣浪漫的傳說,訴說的其實僅是實際狀況的一部分。占吉巴同時也是非洲與亞洲間奴隸貿易的中心。在占吉巴市最古老的部分「石頭鎮」中,男人、女人和小孩會被趕進幽閉的牢房中(目前還有兩間這樣的牢房存在),他們會在裡面被關上好幾天,不供給食物和飲水。有些奴隸還會被綁在鞭笞柱上剝皮,看他們能承受多大痛苦,然後依他們的耐力與強壯程度標價。
  到了1800年代中期,每年約有50000名奴隸經由占吉巴被賣出。其中許多都是提普•提卜的囚犯。他是惡名昭彰的阿拉伯奴隸販子兼象牙商人。提卜帶領陣容浩大的探險團隊,約有4000名壯丁,深入非洲內陸。內陸的酋長們則把自己的村民賤賣給提卜。提卜利用他們搬運象牙回占吉巴,然後在奴隸市場將之高價賣出。提卜成為當時占吉巴最有錢的人之一,也是多樣化農莊與10000名奴隸的主人。
  奴隸制度在占吉巴一直持續到1897年,終於被廢止。多少是由於英國探險家大衛•李文斯頓的大力鼓吹。-Christy Ullrich

相關網站
占吉巴旅遊網
此網站內容豐富,提供各種關於占吉巴的資訊,包括歷史、旅遊小秘訣與其他訊息。

非洲頻道
經由短波、衛星與網路收音機,播放關於非洲的最新消息

卡慕希計劃(The Kamusi Project)
「卡慕希計劃」被稱為「網路上的斯瓦希利活字典」,是由美國耶魯大學「耶魯非洲語言計劃」與「耶魯非洲學院」所執行。此網站可供人將英語翻譯成斯瓦希利語。

參考書目
Finlay, Hugh, and Mary Fitzpatrick, Matthew Fletcher, Nick Ray. Lonely Planet: East Africa. 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 2000.

Horton, Mark, and John Middleton. The Swahili: The Social Landscape of a Mercantile Society. Blackwell Publishers, 2000.

Kusimba, Chapurukha M. The Rise and Fall of Swahili States. Sage Publications, 1999.

Middleton, John. The World of the Swahili: An African Mercantile Civilizat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2.

Nurse, Derek, and Thomas Spear. The Swahili: Reconstructing the History and Language of an African Society, 800-1500.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85.

Pearson, Michael. Port Cities and Intruders: The Swahili Coast, India, and Portugal in the Early Modern Era.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8.

Sheriff, Abdul. Historical Zanzibar: Romance of the Ages. HSP Publications, 1995.

Sheriff, Abdul. The History & Conservation of Zanzibar Stone Town. Ohio University Press,
1995.

Siravo, F. and A. Pulver. Planning Lamu. National Museums of Kenya, Nairobi, 1986.

國家地理學會資源
Morell, Virginia. The Blue Nile: Ethiopia's River of Magic and Mystery. National Geographic Adventure Press, 2001.

Morell, Virginia. "The Blue Nile: Ethiopia's Sacred Waters," National Geographic (December 2000), 2-29.

Beckwith, Carol, and Angela Fisher. "African Marriage Rituals," National Geographic (November 1999), 80-97.

White, Peter T. "Tanzania Marches to Its Own Drum," National Geographic (April 1975), 474-509.

Moore, W. Robert. "Clove-scented Zanzibar: On a Lush African Island and Arabian Nights City Thrives on Spice and Copra," National Geographic (February 1952), 261-278.

Johnson, Electa and Irving. "Yankee Roams the Orient," National Geographic (March 1951), 327-370.

Childs, Mrs. Harris R. (Eleanor Stuart). "Zanzibar," National Geographic (August 1912), 810-824.

想了解更多請訂閱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
想發表您對本篇章的意見嗎?請到讀友園地
回到上面回篇章簡介

 


篇章簡介
遺珠無憾
故影重溫
下期封面猜一猜
請告訴我們
線上問答
大地脈動
譯名查詢
回顧本期內容


  看看文字記者與攝影師在採訪時遇到了什麼樣的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