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為VeriSign
電子交易認證之安全網站
加里富納人
撰文、攝影/蘇西.波斯特.洛斯特


精采內容摘錄

  1635年,一群加里富納先祖在西非被趕上了幾艘奴隸船,目的地可能是新大陸的礦場和農莊。不過他們在離聖文森海岸不遠處發生船難,而島上來自南美洲的加勒比印第安人接納了他們。
  兩個民族經過聯姻融合,創造出加里富納文化。這種文化蘊含加勒比人捕魚和農耕的傳統,並兼具南美洲及非洲的音樂、舞蹈、宗教精神。
  加里富納人和後來於17世紀前來的法國移民和平共存繁榮昌盛。但是當英國殖民者陸續抵達,索求土地後,情勢開始緊張,戰爭終於爆發。1796年,人數全然不及英軍的加里富納人及支持他們的法國人棄械投降。勝利的英國人將加里富納人放逐至巴里索克斯島。囚禁島上的人生活條件極其惡劣,因而死亡過半。隔年,倖存者被送上開往宏都拉斯海岸外羅阿坦島的船上。根據傳說,加里富納人將他們的主食作物樹薯藏在衣服內,因囚犯緊緊挨在一起,流下的汗水讓樹薯存活下來。他們將樹薯種植在羅阿坦島,而且產量豐盛。加里富納人很快就在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瓜地馬拉與貝里斯建立漁村。貝里斯居民每年重現祖先抵達島上的情景時,會坐船出海,然後乘著海浪靠岸,揮舞棕櫚葉和香蕉葉,象徵祖先賴以存活的樹薯。而這種充滿音樂及舞蹈的儀式,也有助加里富納文化流傳後世。

想閱讀全文請見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九月號。  

你知道嗎?
  你知道人類文化也像土地、動物、植物能夠賦予相同的「瀕危」身分嗎?聯合國在今年首度宣布將一些瀕臨危機的文化命名為「人類口述暨無形傑出遺產」(文章中稱為「世界遺產文化」),而中美洲的加里富納文化就包括其中。這個文化融合非洲與南美洲的血統、文化,開創出新的傳統。居住大西洋沿岸的加里富納人,出現在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及尼加拉瓜。

  加里富納文化之所以獲選,乃是因為其活潑的語言、音樂與舞蹈。「度古」(dugu)儀式最足以代表上述所有面向。這是一種加里富納人用來召喚祖先靈魂以解決社群問題的舞蹈。這種充滿熱力的儀式,有時會一連舉行三天,並且要求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到齊,即使是住在中美洲以外地方的人也不例外,如此有助於加里富納人的團結與和諧。

  但是因為歧視性的土地政策,加上當地學校體系不重視他們的語言及文化,又缺乏政府的資助,在在使得這個文化的存緒遭受威脅。「我們的語言、文化、舞蹈,都被視為人類共同的遺產,因此所有人都應該起而保護加里富納文化中這些重要的特質。」位於貝里斯的「全國加里富納委員會」主席若伊•卡耶塔諾說。「這項宣示,對於有加里富納人居住的國家而言,都是好消息,不過這也意味著一種責任。」想知道今年有哪些被認定的瀕危文化,請連接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網頁(英文網站)。

相關網站
UNESCO
參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網站,並了解被宣示為「人類口述暨無形傑出遺產」的意義為何。請注意這個網站不一定包含現今關於加里富納人的統計數據。

「渡古」
進一步了解加里富納人別名為「盛宴死者」的渡古儀式。這個網站告訴你渡古這個能夠解釋各種重大事件的狂熱儀式,起因為何,又有哪些準備工作。

熱帶非洲
聽聽「龜殼樂團」(Turtle Shell Band)的曲子《Punta Huyama》,以及加里富納人的「帕蘭達」音樂中,《Busigan》一曲的歌聲與鼓聲。

加里富納
這個網站讓你對加里富納文化之所以成為一種獨特融合的起因、引人興趣的事物,有全盤的了解。

參考書目
Davidson, William V.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he Bay Islands, Honduras. Southern University Press, 1974.

Gonzalez, Nancie L. Sojourners of the Caribbean: Ethnogenesis and Ethnohistory of the Garifu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Humphrey, Chris. Honduras Handbook. Moon Publications, 1997.

Lehman, Jeffrey. Gale Encyclopedia of Multicultural America. 2nd ed., vol. 1. Gale Research, 1995.

國家地理學會資源

Bowermaster, Jon. "Island in the Rough," National Geographic Adventure (January/February 2001), 18-20, 22.

Markels, Alex. "Diving in the Wake of a Tempest," National Geographic Adventure (Winter 1999), 36-40.

White, Mel. "The Two Worlds of Belize," National GeographicTraveler (January/February 1995), 98-111.

Edwards, Mike. "Honduras: Eye of the Storm," National Geographic (November 1983), 608-637.

Garrett, Wilbur E. "Troubled Times for Central America," National Geographic (July 1981), 58-61.

Collins, G.N. "Dumboy, the National Dish of Liberia," National Geographic (January 1911), 84-88.

Starbird, Ethel A. "Taking It as It Comes: St. Vincent, the Grenadines, and Grenada," National Geographic (September 1979), 398-425.

Edwards, Mike A. "Nicaragua: Nation in Conflict," National Geographic (December 1985), 776-811.

Garrett, Wilbur E. "Troubled Times for Central America," National Geographic (July 1981), 58-61.

Grosvenor, Gilbert Hovey. "Nicaragua, Largest of Central American Republics," National Geographic (March 1927), 370-379.

Spinden, Herbert J. "Shattered Capitals of Central America," National Geographic (September 1919), 185-212.

Showalter, William Joseph. "The Countries of the Caribbean," National Geographic (February 1913), 227-250.

想了解更多請訂閱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
想發表你對本篇章的想法嗎?請到讀友園地
回到上面回篇章簡介

 


篇章簡介
遺珠無憾
故影重溫
下期封面猜一猜
請告訴我們
線上問答
大地脈動
譯名查詢
回顧本期內容


  看看文字記者與攝影師在採訪時遇到了什麼樣的新鮮事